唇腭裂術后還會影響發音嗎?
唇腭裂進行上腭修復手術之后絕大多數仍然會影響發音,原因是這樣的:
正常兒童學說話的過程中想要把母語中所有音素都發準也要兩三年的時間。
發音是一套動作,很多因素都是復雜的精細動作,需要神經-肌肉高度協調,對肌肉功能的要求很高。一般情況下輔音要比元音要求高一些,比如漢語拼音中g音:
g:發音時,舌根前部抵住軟腭阻礙氣流,讓氣流沖破舌根的阻礙,爆發成音。
從發音動作可以看出,舌要和軟腭配合對氣流做出相應的阻礙作用,氣流要怎么沖存阻礙,還與呼吸系統有關。這個發音動作就是一個很復雜的發音動作。
一般來說,發音動作會比孩子掌握的其他如坐、爬、站、走、跑等動作復雜得多,我們知道抓握也是一種精細動作,但很多發音動作要精神更多。
因此,要想把所有音發準,要比掌握其他基本動作困難得多,才會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而先天腭裂會導致很多發音動作在術前根本做不出來,也就根本沒得到相應的練習,即使手術得早,腭裂的情況較輕,也可能會有很大程度的落后,發音的問題也非常可能遺留下去,而如果手術進行得晚,影響就更大了,比如過了5歲才甚至成年才進行手術,想要得到準確的發音,就更需要專業的語言干預了。
事實上,在十幾年前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先天腭裂術后還需要進行語言干預的時候,很多先天腭裂的孩子,根本沒有基本得到語言矯正,以至于他們的語言問題一直持續了下來,大多伴隨了整個成長過程,對健康成長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即使語言的影響不是一生的,心理的影響也可能是一生的。
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現在無論是學術界還是醫生們,越來越重視腭裂術后的語言干預,如今語音訓練漸漸已經成為先天腭裂治療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同時也是檢驗腭裂手術是否成功,器官結構恢復情況的重要標準。
對于3歲以前比較早進行手術的孩子,建議語音矯正的時間為3歲左右,如果孩子比較懂事聽話,配合能力較強,可以更早一些,因為越早解決發音問題,語言問題越不會對心理,對成長產生影響。
對于3歲以后進行手術的孩子或成年人,建議傷口愈合的第一時間進行矯正,因為此時新修復的發音器官肌肉功能最容易調節。
【部分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網絡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