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五歲了發音還不清楚怎么辦
孩子出生后父母最擔心什么問題?當然是語言發育問題,因為語言發育出現障礙,未來孩子的一生都會受到影響,本來用于孩子教育的投資,最后都打了水漂,許多父母不得花費精力和財力,為孩子尋找語言康復治療。
媽媽們的留言:
1、孩子五歲了,從小說話就不清楚,他會說爸爸,媽媽,哥哥,狗狗,兔兔,貓貓,綿羊,鴨鴨,喝,葡,不要,就這些簡單的詞語。我們全家人都很焦急,每天都教孩子,可是就是不開口,難得學會一個字,還是說不清,而且轉眼就忘的一干二凈。
2、我家孩子情況比較輕,從三歲時候發現說話不清楚,家里人就開始注意到了,找了專業的老師評估,請教了一些簡單的訓練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智力訓練方法和口操鍛煉辦法。2個月后,寶寶有了一些進步,但是我們覺得還是康復太慢了,疫情結束就開始入校矯正,目前看效果比較明顯,希望早日結束課程,早點回歸學習。
3、都是5歲多的孩子,為什么我家的寶寶說不清楚,別人家的娃兒卻能嘰里咕嚕的說個不停呢?感覺寶寶很聰明的呀,什么都懂,從小開口說話也不晚,各種指令教過的能聽懂也會執行,還會給爸爸媽媽講故事,就是很多發音說不準,說的越快,自己越急,越急就越含糊不清,看著寶寶這樣真是忍不住掉淚。
不要等到五歲才問為什么孩子的語言問題不會等到五歲才出現,媽媽們可以更早預防發現,這對語言康復很重要!
我們看看孩子在3歲前的發育表現:
1、1歲半:能夠聽懂200個詞匯,能夠學會爸爸媽媽等雙音節短語,聽懂基本日常生活指令。能夠掌握所有元音音節和至少10個左右簡單的聲母。
2、2歲:能夠聽懂300個詞匯和短語,能夠掌握150個詞匯,大部分發音能夠發音準確,但復雜的韻母和長句略顯困難。
3、3歲:能夠理解語言邏輯關系,進入詞匯發展的高峰期,每天都能學會新詞匯,大部分發音趨于準確,特別是開始了有意識記憶,這對語言發育很關鍵。
到了五歲,寶寶的語音發育基本完成,口吃清楚,能發準所有聲韻母,詞匯量也能積累到3000左右,口語表達基本接近于成人,有很強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可以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書寫和閱讀。以上也是學齡前兒童語言發展的評估標準之一。
為什么有的孩子說話不清楚
寶寶的語言發育要追溯到0-6月的模仿期,這是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雖然寶寶不會模仿爸爸媽媽說話,但是在聽辨父母發音時也在獲得有效信息,這個時候如果寶寶聽覺出現了問題,就會失去學習正確發音的途徑。
1歲所有寶寶應該能夠說出第一批有意義的詞語,但是他們的構音器官,如唇、齒、喉、舌、聲帶、鼻腔等,發育遠遠不夠成熟,對發音的控制能力很弱,不會調節發音的動作,達不到字正腔圓,存在一些發音錯誤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這個時期父母需要注意觀察,寶寶的錯誤發音是否有自我進步的表現,如果某些錯誤發音止步不前,沒有明顯的改善,就要多加警惕了。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度過語音難關?
父母是寶寶最重要的語言老師,也是寶寶語言障礙預防的關鍵人,那么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這個難關呢?
1、對于寶寶在不同階段應該達到的語言水平,一定要有清晰的認知,當孩子最初出現語音錯誤時,父母要有意識的引導寶寶,既不要放任不管,也不要急于求成,以免給寶寶施加過大的壓力,使得寶寶失去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2、聰明的父母都會寓教于樂,利用游戲或獎勵等方式,引導寶寶注意發音口型學會標準的發音動作,同時利用多渠道、多媒體,構建豐富多彩的視覺、聽覺等語言學習途徑,讓寶寶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自然而然的完成語音矯正。
3、父母一定要學習一些語音病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因為每個孩子的語言障礙原因和表現不同,一種方法不一定能夠解決所有問題,這些可以向專業的語音矯正師求助。
重要提示:
如果五歲前寶寶的發音表現出嚴重異常,而且父母怎么糾正訓練也不見效果,那就要尋求專業機構的檢查,以防因為聽力障礙,構音功能障礙,唇腭裂、隱性腭裂等造成頑固性語言障礙。這些原因引起的語言問題,遠非一般家庭訓練可以解決,需要專業的評估,醫學方面的檢查等等,才能查明原因,最后需要專業的語音矯正師,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才能夠達到完美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