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三歲還處于語言發育過程中,有些口齒不清可能是正常現象。
但如果口齒不清的現象比較嚴重,甚至別人聽懂,就應該引起家長的注意了。
很多原因,包括病理性的和非病理性的都可能造成孩子的語言障礙,所以區分孩子的口齒不清現象是否正常很重要。
不同原因引起失語言障礙,采取的措施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一般病理原因造成的口齒不清,要先解決病理問題,再進行語音矯正。
其實有些病理隱藏得很深,不容易被發現,所以對具體的發音情況進行語音病理分析還會幫助找到這些病理問題,以便及時采取對策。
先天腭裂,聽力障礙一般是比較明顯的因素,但其中的隱性腭裂以及發生在語言發育早期的較輕聽力損失就并不容易被發現。
現在我們這里就有一個輕度聽力障礙的孩子到了五歲還有明顯的口齒不清,通過對具體發音的病理分析發現,這是聽力障礙的表現,經過更詳細的檢查確認是聽力障礙,只是程度較輕,但是家長一直都沒有發現孩子有聽力問題。
其實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如果較大的孩子或者成年人從正常聽力變成聽力有所損失,總有不適應的表現,身邊的人也能觀察出來,但如果這種聽力損失比較輕,并且發生在語言發育初期,孩子已經適應了聽不清的環境,因為聽不清而學到發音也是不清楚的,實際上理解的也是這種不清楚的語音。
這種聽力障礙造成口齒不清,一般還要找到聽力障礙的原因,根據具體情況對聽力進行補償,然后進行語音矯正。
更多信息請參考:10歲孩子說話口齒不清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