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左右的孩子說話咬字不清楚怎么辦? 有時說話咬字不清的孩子那么多,到底多大說話才會正常
語言發育是有可尋的規律的,說話不清楚、咬字不清是每個人從語言發育開始都經歷過的階段。
如果從開始模仿別人發音算是會說話,一般6個月到一周歲之間就能開始發聲了。而之前的時間屬于聆聽期,不要以為這段時間里和寶寶說話不重要,如果寶寶沒有語言環境,就失去了模仿的對象。
一般寶寶一到一歲半之間開始說單字,而且能用手勢表情等肢體語言表達需求,這時寶寶對語音的認知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發出的聲音也可以承載有意義信息了。但更多的還是模仿,這種模仿很重要,有利于寶寶發音器官的功能的不斷完善,是準確發音的基礎。
過了一歲半,到兩歲之間,開始知道每件事物都有名稱,喜歡問事物的名稱,學會的字句也會增加很多。而發音的準確性在這段時間也會有很明顯的進步。
過了兩歲,到兩歲半之間,寶寶一般能說短句了,對語法也有初步的認知,會用代詞,會用句式表達語氣和情緒。在發音方面繼續進步,詞匯量不斷豐富。
在兩歲半到三歲之間,寶寶一般可以使用比較復雜的句子了,而且特別喜歡提問,很多孩子到了這個階段對待語言像是新得到了一樣心愛的玩具一樣,玩起來就停不下來,同時這也是大腦發育的表現,不停問問題說明思維認識能力以及認知愿望的提升。
過了三歲,寶寶在發音上已經基本準確了,表達能力和詞匯量都不斷提升,伴隨著大腦的發育,進入了語言發育的高峰期,各種詞性的詞都會用了,會自我修正語法錯誤,在交流上基本不會造成障礙了。
到了五歲,寶寶基本完成了語言發育,在語音上可以達到發音準確而流暢,而且可以繪聲繪色地講故事了,想象力變得豐富,常常會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用清晰流暢的語言跟家長分享,但有時候也可能產生已掌握的語言或表述方式無法完美表達心中的想象或看到的事物,這時可能會出現卡殼拖音等口吃現象,家長不用著急,很多孩子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多帶孩子朗讀,培養孩子的自信,隨著詞匯量的增加,表達能力的提高,一般都變得正常的,但家長要注意不要進行嚴歷的訓斥或以嚴肅的態度讓孩子重說,這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障礙,甚至讓孩子認為自己是有缺陷的,從而開始害怕起說話,這也是導致心理性口吃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上只是大致的正常兒童的語言發育過程,也只是用來做大致的對比,有的孩子比這個速度早,有的孩子比這個速度晚,想要判斷孩子的語言發育是否正常,還要進行專業的語言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進行更準確的評估。
優道言語矯正學校是國內權威的語言矯正研究院。
擁有在線會診服務,讓業界權威的專家團隊、迫切擺脫語言問題的學員,通過先進的互聯網手段,在線上面對面,在省去奔波之苦的同時,全面了解當前語言狀況,詳細的矯正方案。
而且時間靈活、一對一針對授課的線上矯正形式,不耽誤事業學業,在科學嚴謹又不失趣味性的矯正過程中,讓語言達到發音正確、說話清晰流利的完美效果。
【部分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網絡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